1. 少阴伤寒(初得二三日,脉微细,但昏昏欲睡,小便白色)。去节麻黄二两,炙甘草二两,炮过、去皮的附子一枚,水七升。先煮麻黄去沫,再加入其余二药,煮汁成三升,分作三次服下。令病人发微汗。
2. 少阴发热(少阴病初得,反发热而脉沉)。去节麻黄二两,炮过、去皮的附子一枚,细味辛二两,水一斗。先煮麻黄去沫,再加入其余二药,煮汁成三升,分作三次服下。令病人发微汗。
3. 少阴下利(下痢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。身不恶寒,反而面赤,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)。将一个去皮大附子切成片、炙甘草二两、干姜三两,加入水三升,煮成一升,分两次温服,脉现即愈。面赤,加葱九根;腹痛,加芍药二两;干呕,加生姜二两;咽痛,加桔梗一两;利止,而脉不出,加人参二两。
4. 阴病恶寒(伤寒已发汗,不解,反恶寒,是体虚的现象)。芍药三两,炙甘草三两,炮过、去皮的附子一枚,加入五升水,煮成一升五合。分次服下。
5. 阴盛格阳(病人躁热不饮水、脉沉、手足厥逆)。将大附子一枚,烧存性,研成粉末,用蜜水调服。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,汗出即愈。
6. 中风痰厥(昏不知人,口眼歪斜)。生川乌头、生附子,都去掉皮脐,各取半两,生南星一两,生木香二钱五分。各药混合后,每取五钱,加生姜十片、水二碗,煎成一碗温服。
7. 风病瘫缓(手足软垂,口眼歪斜,语音蹇涩,步履不正)。用去皮脐川乌头、五灵脂各五两,共研成粉末,加龙脑、麝香,温酒送服。一天服两次。服五至七丸,便觉手能抬动,脚能移步,吃至十丸,可以梳头。
8. 风寒湿痹(麻木不仁,或手足不遂)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,加入生川乌头末四钱,慢熬适当,下姜汁一匙、蜜三大匙,空腹服下。或加薏苡末二钱亦可。
9. 风痫。用去皮生川乌头二钱半、五灵脂半两,共研成粉末,加猪心血和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姜汤送服一丸。
10. 小儿慢惊(抽筋,涎壅厥逆)。用去皮脐生川乌头一两、去尾全蝎十个,分作三次服,每服用水一碗、姜七片煎药饮下。
11. 小儿囟陷。将生的、去皮脐的乌头附子二钱、雄黄八分,共研成粉末。用葱根捣和做成饼贴陷处。
12. 脚气肿痛。将一个生的,去皮脐黑附子研成粉末,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。药干再涂,至肿消为止。
13. 多年头痛。将川乌头、天南星等分,研成粉末,葱汁调涂太阳穴。
14. 耳鸣不止。将烧作灰的乌头、菖蒲等分,研成粉末,裹上棉花塞入耳内。一天换药两次。
15. 牙痛。将附子一两烧灰、与枯矾一分,共研成粉末,用来擦牙。
16. 虚寒腰痛。用去毛、酥炙微黄的鹿茸,炮过、去皮脐的附子各二两,与盐花三分一起,共同研成粉末,加枣肉和成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空腹用温酒送服三十丸。
17. 寒热疟疾。用一枚重五钱的附子,裹在面中用火煨,然后去掉面,加人参、丹砂各一钱,共研成粉末,加炼蜜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服二十丸,未发病前连进三服。如药有效,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,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。
18. 水泄久痢。川乌头二枚,一枚生用,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,一起研为末,和成如绿豆大的丸子。每次用黄连汤送服五丸。
19. 阳虚吐血。将生地黄一斤捣成汁,加少许酒。另以熟附子一两半,去掉皮脐,切成片,放入地黄汁内,在石器中煮成膏,取出附片焙干,同山药三两研成粉末,再以膏调末和成如梧子大的丸子,每次空腹用米汤送服三十丸。
20. 白浊(尿液浑浊不清,色白如泔浆,或初尿不浑,留置稍长,沉淀呈积粉样)。将熟附子研成粉末。每次取二钱,加姜三片、水一碗煮至六成,温服。
21. 月经不调。去皮熟附子、当归等分。每次用不煎服三钱。
22. 痈疽肿毒。将炒过的川乌头、炒过的黄檗各一两,研成末,用唾液调涂患处。留头。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。
23. 疔疮肿痛。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。药干再涂。
24. 疥癣。将川乌头生切,煎水洗癣,非常灵验。
25. 手足冻裂。将附子去掉皮,研成粉末,加水、面调涂,很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