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台 反馈

牡蛎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介部之牡蛎
释名

又叫牡蛤、蛎蛤、古贲。

[时珍说] 它属于蛤蚌类动物。有胎生和卵生两种形式。只有雄的,没有雌的,绝无仅有,故得牡名。叫蛎,是说它粗大。

集解

[颂说] 如今海边都有。尤其以东海、南海最多。它们附着在石头上,像房子一样相连,称为蛎房。刚生长时只有拳头大,逐渐向四面生长,直到一两丈长,漫布于岩石之上,形状像山,俗称蠔山。它的身体有二房,每个房内都有一块肉,大房如马蹄。小房像人手指头。每次涨潮,它的房门都会打开,若有小虫进入,则合上房门,以充饥。渔民得到它后,凿开它的房,并用烈火烧,挑出房中的肉当食品吃,味道鲜美且益人,所以把它当做很珍贵的海味。

【气味】

味甘,性温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煮来吃,可治虚损,且能调中(调中就是调整中焦气机;又因为中焦脾胃,脾主升轻,胃主下浊,调中也就是升清降浊,因为清气不升则头晕,浊气不降则腹胀,恶心,打嗝),解丹毒(皮肤突然发红,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)及妇女血气。拌以姜醋生吃,解酒后烦热,止渴。炙来吃还可以美容。

【气味】

味咸,性平,微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治伤寒寒热、温疟(内有伏邪,至夏季感受暑热而发的种疟疾)、风疟(因夏季阴暑内伏,复感风邪而发的一种疟疾),消惊恚怒气,除急性或慢性淋巴结结核、女子白带含血。长期服用,能壮筋骨,辟邪,延年益寿。除去留在骨节和营卫之间的结热、虚热、心中烦满疼痛气结。能止汗止渴,除淤血,治泄精,充实大小肠,止大小便频繁。还可治咽喉肿痛、咳嗽胸胁下结块热。以之做成粉搽身,可止大人、小孩盗汗。治阴虚盗汗还可与麻黄根、蛇床子、干姜研成粉来涂抹。又治风疟。能补肾安神去烦热,治男子虚劳(病久体弱则为虚,久虚不复则为损,虚损日久则成劳。其病变过程,大都由积渐而成)、小儿惊痫。还可化痰软坚,清热除湿,治疝瘕积块,甲状腺肿大。

发明

[权说] 症虚而多热者,宜同地黄、小草一起用。

附方

1. 心脾气痛,有痰。将牡蛎煅成粉,用酒送服二钱。

2. 疟疾寒热。将牡蛎、杜仲等分研成粉末,加蜜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,每次用温水送服五十丸。

3. 气虚盗汗。将牡蛎、杜仲等分研成粉末。每次用酒送服一方寸匕。

4. 产后盗汗。将牡蛎粉、麦麸(炒黄)等分。每次用猪肉汤调服一钱。

5. 消渴饮水。用黄泥封固牡蛎,煅烧到红色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钱,活鲫鱼煎汤调服。

6. 病后常流鼻血。用牡蛎十分、石膏五分,共研成粉末。每次用酒送服一方寸匕。亦可加蜜做成丸子吃,一天三次。

7. 小便淋闭(服用治血药无效者)。用牡蛎粉、黄檗(炒)等分研成粉末。每次用小茴香汤送服一钱。

8. 小便数多。将五两牡蛎烧成灰,加入三升小便,煎成二升,分三次服用,效果极好。

9. 梦遗便溏(脂大便不成形,形似溏泥,俗称薄粪)。牡蛎粉加醋糊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米汤送服三十丸,一天服用两次。

10. 阴囊水肿。用牡蛎煅粉二两、干姜(炮)一两,共研成粉末,冷水调糊敷在患处。不久,阴囊就会发热,像火一样。药干了就换,一直到小便通畅。

11. 月经不止。将煅过的牡蛎研细。加米醋揉成团,再煅再研,加米醋调叶末熬成膏,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用醋艾汤送服。

12. 刀伤出血。用牡蛎粉敷涂。

13. 痈肿初起。用牡蛎粉末调水涂搽,药干即换。

14. 颈淋巴结结核。将四两煅过的牡蛎研成粉末,加入三两玄参末,和面糊做成如梧子大丸子。每次用酒送服三十丸,一天服用三次,服完病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