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台 反馈

蜈蚣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虫部之蜈蚣
释名

也称蒺藜、天龙。

集解

[别录说] 蜈蚣生于大吴川谷及江南。头和脚都是红色的最好。

[弘景说] 红脚蜈蚣,多出于京口、长山、高丽山、茅山,得于腐烂积草处,暴干来用。脚是黄色的很多,不适合用来入药,现在有人用火将黄足蜈蚣的脚炙红后拿来冒充,不是真的,需要注意辨别。被蜈蚣咬伤,用桑汁、白盐来涂伤口,就会痊愈。

[时珍说] 西南地区到处都有。春出冬蛰,每节都有脚,双须歧尾。害怕蜘蛛,一旦沾到蜘蛛的分泌液,就会断开烂掉。沈怀远《南越志》记载,南方晋安山上的是蜈蚣。大的可以达到几丈长,能吃掉牛。山人点燃火把将其捕获,用它的皮来蒙鼓,将肉做成肉脯,比牛肉味道更美。

气味

味辛,性温,有毒。

主治

鬼疰(突发心腹刺痛,甚或闷绝倒地,并能传染他人的病证),诸蛇、虫、鱼毒,疗心腹寒热积聚,堕胎,去恶血。小儿惊痫风搐,脐风口噤,丹毒秃疮瘰疬(慢性淋巴结结核),便毒痔漏,蛇瘕(瘕生腹内,摸之如蛇状者)、蛇瘴(因风热毒瓦斯所侵,搏于皮肤,生瘭浆而溃成疮,又名瘭疮)、蛇伤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诸物中,行动迅疾的,只有风和蛇。蜈蚣能制蛇,所以也能截风,它是厥阴经药。因此所治疗的大多数病症,都属于厥阴(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蛔,下之利不止)。

附方

1. 小儿撮口(舌上有疮,如粟米大)。用生蜈蚣捣汁敷涂。

2. 小儿急惊。将去足蜈蚣一条,炙研成粉末,丹砂、轻粉等分,研匀,加乳汁和成如绿豆大的丸子。按病者年龄。每岁有一丸,乳汁送服。

3. 天吊惊风(目久不下,眼见白睛,角弓反张,不能出声)。将一条去头足大蜈蚣酥炙,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,研成粉末,各半加麝香五分。用时,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,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,但都只吹少许,不可过多。若眼未下,可再吹入少许,目下即止。

4. 破伤风。用蜈蚣研末擦牙,吐出涎沫即愈。又方:用蜈蚣头、乌头尖、附子底、蝎梢等分,研成粉末。每用一字或半字,热酒灌服。另以药末敷患处,出汗即愈。

5. 口眼歪斜,口内麻木。用蜈蚣三条,一条蜜炙,一条酒浸,一条纸裹火煨,都要去掉头足;天南星一个,切作四片,一片蜜炙,一片酒浸,一片纸裹火煨,一片生用;半夏、白芷各五钱。各药一起研成粉末,加麝香少许。每服一钱,热水调下。一天一次。

6. 蝮蛇螫伤。用蜈蚣研末敷涂。

7. 天蛇头疮(生在手指头上)。用蜈蚣一条,烧烟熏一二次即愈。或将蜈蚣研成粉末,调猪胆汁敷涂。

8. 丹毒瘤肿。蜈蚣一条、如皂角子大的一块白矾、雷丸一个、百部二钱,共研成粉末,调醋敷涂。

9. 瘰疬溃疮。用茶和蜈蚣二味,炙至香熟。捣筛研成粉末,先以甘草汤洗净患处,再将药末敷上。

10. 聤耳出脓。用蜈蚣研末吹耳内。

11. 小儿秃疮。大蜈蚣一条、盐一分,放油内浸七天,取油涂搽,即效。

12. 痔疮疼痛。赤足蜈蚣焙研成粉末,加片脑少许,用唾液调好敷涂。

13. 腹大如箕。蜈蚣三五条,用酒炙过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一钱,分为两份,分别装入两个开孔的鸡蛋内,搅匀,封好,煮熟吃下。一天一次,连进三服可愈。

14. 脚肚转筋。将蜈蚣烧研成粉末,调猪油涂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