泄泻
小网
数据源/转载
来源/本草纲目
有湿热、寒湿、风暑、积滞、惊痰、虚陷。
1. 白术,除湿热,健脾胃。湿泄,同车前子末服。虚泄,同肉豆蔻、白芍药丸服。久泄,同茯苓、糯米丸服。小儿久泄,同半夏、丁香丸服。老人脾泄,同苍术、茯苓丸服。老小滑泄,同山药丸服。
2. 苍术,湿泄如注,同芍药、黄芩、桂心煎服。暑月暴泄,同神曲丸服。
3. 车前子,暑月暴泄,炒研服。
4. 苎叶,骤然水泄,阴干研服。
5. 秦艽,暴泄引饮,同甘草煎。
6. 黄连,湿热脾泄,同生姜末服。食积脾泄,同大蒜丸服。
7. 胡黄连,疳泻。
8. 泽泻、木通、地肤子、灯芯草,煎服。
9. 粟米,并除湿热,利小便,止烦渴,燥脾胃。
10. 青粱米、丹黍米、山药,湿泄,同苍术丸服。
11. 薏苡仁、栀子,食物直出,十个微炒,煎服。
12. 黄檗,小儿热泻,焙研米汤服,去下焦湿热。
13. 茯苓、猪苓、石膏,水泄腹鸣如雷,煅研,饭丸服二十丸。
14. 栀子水煎服。
1. 甘草、人参、黄芪、白芍药,平肝补脾,同白术丸服。
2. 防风、藁本,治风泄,风胜湿。
3. 火锨草,风气行于肠胃,泄泻,醋糊丸服。
4. 蘼芜,湿泄,作饮服。
5. 升麻、葛根、柴服,并主虚泄风泄,阳气下陷作泄。
6. 半夏,湿痰泄,同枣煎服。
7. 五味子,五更肾泄,同茱萸丸服。
8. 补骨脂,水泄日久,同粟壳丸服。脾胃虚泄,同豆寇丸服。
9. 木香,煨热,实大肠,和胃气。
10. 草豆蔻,暑月伤冷泄。
11. 益智子,腹胀忽泄,日夜不止,诸药不效,元气脱,浓煎二两服。
12. 附子,少阴下利厥逆,同干姜、甘草煎服。
13. 草乌头,水泄寒利,半生半炒丸服。
14. 艾叶,泄泻,同吴茱萸煎服。
15. 莨菪子,久泄,同大枣烧服。
16. 糯米粉与山药、砂糖一同食用。
17. 烧酒饮服。
18. 白扁豆、薏苡仁、干姜,炙后研末服。
19. 栗子煨食。
20. 橡子、大辢煨后研末加入粥中食用。
21. 乌鸡骨与肉豆蔻、草果一起煮食。
22. 猪肾、猪肝煨食,或猪肠与吴茱萸蒸熟后制丸服。
1. 神曲、麦蘖、荞麦粉,脾积泄,砂糖水服三钱。
2. 芜荑,气泄久不止,小儿疳泄,同豆蔻、诃子丸服。
3. 楮叶,止一切泄利,同巴豆皮炒研,制成蜡丸服。
4. 巴豆,积滞泄泻,可以通肠,可以止泄。夏月水泄,及小儿吐泻下痢,灯上烧,蜡丸水服。
1. 田螺,捣敷脐上。
2. 椒红,砂酥后贴于小儿囟门。
3. 大蒜捣烂贴两足心,或赤小豆捣烂用酒调贴于两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