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台 反馈

发布/crystal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草部之芦
释名

又名苇、葭。花名蓬蕽。

[时珍说] 按毛苌《诗疏》云:苇之初生曰葭;未秀曰芦;长成曰苇。苇即是伟大的意思。芦表示颜色卢黑。葭是嘉美的意思。

集解

[恭说] 芦根生于下湿地。茎叶像竹,花像荻花,叫做蓬蕽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晒干后拿来用。

[颂说] 芦生于下湿陂泽中。形状像竹子,叶抱茎生,没有枝条。花是白色的,作穗像茅花。根也像竹根一样有节疏。根取自水底并且味甘辛的,以及露出来浮水中的,都不可以用。按郭璞注《尔雅》云:葭,即芦也;苇,即芦之成者。

[时珍说] 芦有数种:其中长丈许,中空、皮薄、色白的,是葭,也叫芦、苇。比苇短小并且中空、皮厚、青苍色的,是菼,也叫荻、萑。最短小的并且中实的是蒹,也叫薕。它们都长得很像竹子,叶都很像竹子,叶都很像箬叶。它们的根拿来入药,药性和味道都一样。

[斅说] 芦根需要逆水生的,并且肥厚有黄泡的,将它的须节和赤黄皮去掉后拿来用。

【气味】

味甘,性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消渴、客热(外来热邪或虚热、假热),止小便过多。疗反胃呕逆、不下食,胃中热,伤寒内热,效果不错。解大热,开胃,治打嗝不止。

【气味】

味小苦,性冷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膈间客热,止渴,利小便,解河豚及诸鱼蟹毒。解诸肉毒。

【附方】

1. 骨蒸(肺结核)肺痿。芦根、麦门冬、地骨皮、生姜各十两,橘皮、茯苓各五两,水二斗,煮八升,去渣滓,分五服,取汗即愈。

2. 呕吐不止。切三斤芦根,水煮浓汁,频饮二升。必有效。如果用童子小便来煮服,不过三服就会痊愈。

3. 烦闷不下食。芦根五两(锉)。以水三大盏,煮取二盏,去滓温服。

4. 反胃上气。芦根、茅根各二两。水四升,煮二升,分服。

5. 霍乱烦闷。芦根三钱,麦门冬一钱。水煎服。

6. 中狗肉毒(心下坚,或腹胀口干,忽发热妄语)。芦根煮汁服下。

7. 中马肉毒。方同上。

8. 鱼毒。方同上。

9. 食蟹中毒。方同上。

茎、叶

【气味】

味甘,性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霍乱呕逆,肺痈(肺部发生痈疡、咳唾脓血的病症,类于肺脓疡、肺坏疽)烦热,痈疽。烧灰淋汁,煎成膏,蚀恶肉,去黑子,治刀伤,生肉来瘢。

【发明】

[时珍说] 古方煎药,多用劳水及陈芦火,取其水不强,火不盛。芦中空虚,因此能入心肺,治上焦虚热。

【附方】

1. 霍乱烦渴腹胀。芦叶一握,水煎服。又方:芦叶五钱,糯米二钱半,竹茹一钱。水煎,入姜汁、蜜各半合,煎两沸,时时呷之。

2. 吐血不止。芦荻外皮烧灰,勿令白,研成粉末,入蚌粉少许,研匀。麦门冬汤服一二钱。三服可救一人。

3. 背生恶疮(溃烂)。陈芦叶用葱椒汤洗净,研为末,敷在患处,效果神奇。

4. 痈疽恶肉。白炭灰、荻灰等分,煎膏涂之,蚀尽恶肉,则用膏贴在生肉处。也可以去黑子。此药只可留十天,久了就没有效果了。

5. 小儿秃疮。先用盐汤洗净,蒲苇灰敷头上。

蓬蕽

【气味】

味甘,性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霍乱。水煮浓汁服,非常有效。煮汁服,还可以解中鱼蟹毒。烧灰吹鼻,止鼻出血。

附方

1. 干霍乱病(突然腹中绞痛,吐泻不得。俗称搅肠痧、斑痧、乌痧胀),心腹胀痛。芦蓬茸一把,水煮浓汁,顿服二升。

2. 诸般血病。水芦花、红花、槐花、白鸡冠花、茅花等分。加水二钟,煎成一钟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