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台 反馈

麻黄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草部之麻黄
释名

也称龙沙、卑相、卑盐。

集解

[别录说] 麻黄生于晋地及河东,立秋采茎,阴干。

[禹锡说] 按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记载:麻黄茎头开花,花小而黄,丛生。子如覆盆子,可以吃。

[颂说] 春生苗,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以上。梢上有黄花,结实如百合瓣而小,也似皂荚子,味甜,微有麻黄气,外皮红,里仁子黒。根紫赤色。时人说有雌雄二种,雌的三四月开发,六月结子。雄的无花,不结子。立秋后收茎阴干用。

[时珍说] 它的根皮是黄赤色的,长的接近一尺。

【修治】

[弘景说] 用的时候折去节根,用水煮十余沸,再用竹片将上面的沫掠去,因为沫令人烦,根节会止汗。

【气味】

味苦,性温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中风、伤寒、头痛,温疟,发表出汗,祛邪热气,止咳逆上气,除寒热,破症坚积聚。五脏邪气缓急,风胁痛,字乳余疾(生产后食不下,贲豚上下,伤食腹满),止爱流口水,通腠理,解肌(对外感症初起有汗的病用药排汗以解除肌表之邪的方法),泄邪恶气,消赤黑斑毒。不可多服,令人虚。治身上风毒(风毒蕴肤或风毒犯表),皮肉麻木,治壮热(病人高热持续不退,不恶寒反恶热的,称为壮热。又称高热)、温疫,山岚瘴气。通九窍,调血脉,开毛孔皮肤。祛营中寒邪,泄卫中风热。散赤目肿痛,水肿、痛风身肿,产后血滞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麻黄为肺经专药,治肺病多用。张仲景治伤寒,无汗用麻黄,有汗用桂枝。历代医家解释,皆随文附会,没有明其精微之人。时珍常常思考,认为津液为汗,汗即血。津液在营为血,在卫为汗。若寒伤营,营血内涩,不能外通于卫,卫气闭固,津液不行,因此无汗发热而憎寒。若风伤卫,卫气外泄,不能内护于营,营气虚弱,津液不固,因此有汗发热而恶风。然而,风寒之邪,皆从皮毛入。肺主卫气,包罗一身,天之象。此证虽属于太阳,而肺实受邪气。表现在面赤怫郁、咳嗽有痰、喘而胸满。这不是肺病吗?由于皮毛外闭,邪热内攻,而肺气郁积。因此用麻黄、甘草、桂枝,引出营分之邪,达于肌表,佐心杏仁泻肺而利气。出汗后无大热,仅喘的人,加以石膏。夏至后加石膏、知母,皆为泻肺火之药。因此,麻黄汤虽为太阳发汗重剂,实为发散肺经炎郁之药。腠理不密,则津液外泄,而肺气自虚。虚则补其母(脾)。因此用桂枝、甘草,外散风邪以救表,内伐肝木以防脾。佐以芍药,泄木而固脾,泄东以补西。使以姜、枣,以行脾之津液而营卫。泻下后微喘的人加厚朴、杏仁,以利肺气。发汗后脉沉迟的人加人参,以益肺气。朱肱加黄芩为阳旦汤,以泻肺热。皆是脾肺之药。因此,桂枝虽然太阳解肌轻剂,实为理脾救肺之药。若少阴病发热脉沉,则有麻黄附子细辛汤、麻黄附子甘草汤。

附方

1. 流行热病(初起阶段)。将一两麻黄用四升水煎,取二升,去渣,加米一匙及豉,煮成粥。先以热水洗澡,然后食粥,汗出即愈。

2. 伤寒黄疸。将一把麻黄去节,裹上棉,加酒五升,煮至半升,一次服完,微汗见效。

3. 黄肿、脉沉、小便不利。用麻黄四两,加入五升水中煮,去沫,再加二两甘草,煮成三升。每次服一升。盖厚被出汗。不汗,须再次服药。注意避风寒。

4. 风痹冷痛。将去根麻黄五两、桂心二两,共同研成粉末,加酒二升,用慢火熬成糖稀。每次用热酒调服一匙,汗出为度。注意避风。

5. 产后腹痛,血下不止。将麻黄去节,研成末。每服一方寸匕,一日二三服,血下尽即止。

6. 心下悸病(即心胆怯惧,胸部不快)。将半夏、麻黄等分,研成粉末,加炼 蜜和成如小豆大的丸子。每次用水送服三丸。一日三次。

7. 中风。将去根麻黄一秤在慢火上煎熬,逐步加水,最后熬成膏,收存备用。每次用热汤送服一二匙。

8. 盗汗、阴汗。将麻黄根、牡蛎粉,共同研成粉末,搽在身上。

9. 诸虚自汗(夜卧更甚,久则枯瘦)。将黄芪、麻黄根各一两,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的牡蛎一起制成散剂。每次取五钱,以水二碗,小麦百粒煎服。

10. 阴囊湿疮。麻黄根、石硫黄各一两,米粉一合,共研成粉末,涂敷患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