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台 反馈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木部之楝
释名

也称为苦楝。实名金铃子。

[时珍说] 楝叶可以练物,故谓之楝。子如小铃,熟则黄色。金铃,以其象形。

集解

[别录说] 楝生于荆山山谷。

[恭说] 有雌雄两种:雄者无子,根赤有毒,服之使人吐;雌者有子,根白微毒。入药当用雌者。

[颂说] 楝实以蜀川地为佳。木高丈余,叶密如槐而长。三四月开花,红紫色,芬香满庭。实如弹丸,生青熟黄,十二月采。根采无时。

[时珍说] 楝生长很快,三五年即可做椽。子如圆枣,以川中者为效果好。

【修治】

[斅说] 采得后拿来晒干,拌进酒里,令其完全浸透,蒸到皮软,将皮刮去,取肉去核,用核的时候就不要用肉。如果是使用核,捶碎后用浆水煮一伏时,晒干用。

【气味】

味苦,性寒,有小毒。

【主治】

伤寒,烦狂,杀三虫,疥疡,利小便水道。主失心躁闷,用来洗身体,不用来喝。泻膀胱。治诸疝、虫痔。

【发明】

[时珍说] 楝实导小肠、膀胱之热,因引心包相火下行,故为心腹痛、疝气要药。

根、木皮

【气味】

味苦,性微寒,微毒。

[大明说] 雄者根红有毒,吐泻让人死,不可误服。雌者可以吃,每一两可入糯米五十粒同煎,杀毒。

【主治】

去蛔虫,利大肠。味苦需要用酒和,涂疥癣效果好。治游风(头面部浮肿,瘙痒起皮,渗液结痂)、热毒(火热郁积所成,易导致疔疮痈肿),风疹(感染风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)、恶疮、疥癞,小儿壮热(高热持续不退,不恶寒反恶热),并煎汤浸洗。

附方

1. 热厥心痛(或发或止,身热足寒,长期不愈)。先灸太溪、昆仑两穴,引热下行,然后内服“金铃散”。“金铃散”配方:金铃子、玄胡索各一两,共研成粉末,每次用温酒调服三钱。

2. 小儿冷疝(气痛、阴囊浮肿)。将五钱去核的金铃子、二钱半吴茱萸,共研成粉末,加酒、糊做成黍米大的丸子。每次用盐汤送服二三十丸。

3. 疝气肿痛,阴囊偏坠。将楝五两子肉分做五份:一两与补骨脂二钱炒黄,一两与小茴香三钱、食盐半钱同炒,一两与莱菔子一钱同炒,一两与牵牛子三钱同炒,一两与七枚去头足的斑蝥同炒。炒后,分别拣去食盐、莱菔、牵牛、斑蝥,只留补骨脂、茴香,与楝子同研成粉末,加酒、面糊为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五十丸。

4. 脏毒便血。将味苦楝子炒黄并研成粉末,加蜜做成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米汤送服十至二十丸。

5. 腹中有虫。将楝实在味苦酒中浸一夜,用棉裹好,塞入肛门内,一天换两次。

6. 小便如膏,排出困难。将苦楝子、茴香等分,炒研成粉末。每次用温酒送服一钱。

7. 小儿疳疾。将苦楝子、川芎,等分研成粉末,加猪胆汁调成丸子,米汤送服。

8. 消渴、有虫。将一把苦楝根白皮切细,,焙干后加少许麝香,添水两碗,煎成一碗,空腹服下。打下虫后,其渴自止。

9. 小儿蛔虫。将楝木皮削去苍皮,加水煮汁,随小儿年龄适量饮用。

10. 小儿诸疮。用楝树皮或枝烧灰敷疮上。如是干疮,则用猪油调灰涂搽。

11. 蜈蚣或蜂蜇伤。根白皮和楝树枝叶捣汁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