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台 反馈

大黄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草部之大黄
释名

也称黄良、将军、火参、肤如。

集解

[普说] 出产于蜀中或陇西。二月卷生,黄赤色,其叶四四相当,茎高三尺许。三月开黄色的花,五月结黑色果实,八月采根。根有黄汁,切片阴干后用。

[恭说] 赤茎,大叶。茎高达六七尺且脆,味酸,可以生吃。叶粗长且厚,根细的,像宿羊蹄,大的如碗,长二尺。其性湿润,易被蛀坏,最好用火将它烤干。

【修治】

[藏器说] 用的时候有用蒸的、生的、熟的,不得一概而论。

【气味】

味苦,性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下淤血,血流不畅,寒热,破胸腹包块,消化不良。清洁肠胃,推陈致新,调节脾胃,安和五脏,消食。平胃下气,除肠间积热,心腹胀满,女子闭经,小腹痛,淤血凝结。通女子经候,利水肿,利大小肠,治小儿食积兼寒热、烦热、蚀脓(外治法之一。指用化腐药外用于患处,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)。通宣一切气,温瘴热疟。泻诸湿热不通,除下焦湿热,消宿食,泻心下肿块。治下痢赤白、里急腹痛、小便淋沥、湿热燥结、潮热(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,犹如潮汛的表现)谵语、黄疸、诸火疮。

附方

1. 吐血、鼻血(心气不足)。大黄二两,黄连、黄芩各一两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,热服。下泄即验。

2. 热病兼说胡话。将大黄五两锉细,炒到微红,加水煎成膏子,每次用冷水送服半匙,此方亦治伤寒发黄。

3. 腰脚风痛。将大黄三两切成小块,加少许酥油炒干,不能炒焦。捣烂筛过。每次空腹用煮开过多次的姜汤送服二钱。泄出冷脓恶物,痛即止。

4. 风热积壅。将大黄四两、半炒半生的牵牛子四两,共研成粉末,加炼蜜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白开水送服十丸。如要微泻,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。

5. 腹中痞块。将大黄十两,研成粉末,加醋三升、蜜两匙,和匀一起煎,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生姜汤送服三十丸,能吐泻即有效。

6. 脾癖疳积(两胁间有块如石,按之则痛,伴面黄肌瘦。多因平素营血俱虚,外感风寒,内伤乳食,滞久而致肝脾气滞血淤而成)。将大黄末三两,加醋一盏熬成膏,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;再加硫黄一两(以形如琥珀的为好)、宫粉一两,一起研匀。十岁以下小孩,每服半钱,大人每服一钱半,米汤送服。忌生冷鱼肉,只吃白粥半月。如一服不愈,半月之后再服。

7. 小儿诸热。将煨熟的大黄、黄芩各一两,共研成粉末,加炼蜜做成如麻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蜜汤送服五至十丸,也可以加黄连。

8. 小便混浊。将大黄研末,每次取六分,放放破了顶的鸡蛋中,搅匀,蒸熟,空腹吃下。三次见效。

9. 大便秘结。大黄末一两、牵牛头末半两,和匀,每服三钱。有心烦现象的人,用酒送服,无此现象的人,用蜜汤送服。

10. 热痢,里急后重。大黄一两,浸酒中半日,取出煎服。

11. 伤寒并热霍乱(涎流吐逆,不能言语,牙齿动摇,喘气闷绝)。大黄、人参各半两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,热服即安。

12. 食后即吐。大黄一两、甘草二钱半,加水一升,煮成半升,温服。

13. 产后血块。大黄末一两,加头醋半升,熬膏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温醋化服五丸。

14. 男子疝气偏附。大黄末调醋涂患处,药干即换。

15. 头眼昏眩。用酒炒大黄,研成粉末,清茶送服二钱。

16. 风热牙痛。将大黄放入瓶内烧存性,研成粉末,早晚擦牙。

17. 口腔糜烂。大黄、枯矾等分,研成粉末,擦牙,吐涎。

18. 鼻内生疮。将生大黄、杏仁捣匀,加猪油调涂。

19. 损伤淤血(从高处跌下或木石压伤,痛不可忍)。用酒蒸过的大黄一两、去皮杏仁三至七粒,一起研细,加酒一碗,煎成六分,鸡鸣时服。至晚间有淤血排下为验。

20. 冻疮。用水调大黄末涂搽。

21. 汤火伤。将大黄生研,调蜜涂搽,不仅可以止痛,而且还可以灭瘢。

22. 肿毒初起。大黄、五倍子、黄檗等分,研成粉末,用新汲水调匀涂患处。每天四至五次。

23. 痈肿热痛。将大黄研末,加醋调匀涂患处。药干即换。

24. 乳痈。大黄、粉草各一两,共研成粉末,加好酒熬成膏,摊布块上贴疮。同时取药末一匙,温酒送服。次日有恶物排出。

25. 麻风。煨大黄一两、皂荚刺一两,共研成粉末。每次空腹用温酒送服一方寸匕。排出如鱼脑状或乱发状的恶物,再服雄黄花蛇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