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台 反馈

十剂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药有宣、通、补、泄、轻、重、涩、滑、燥、湿十种,是药之大体。
概述

[徐之才说] 药有宣、通、补、泄、轻、重、涩、滑、燥、湿十种,是药之大体,然而《神农本草经》没有记录,在那以后的人们也未作叙述。凡是用药的人,必须详细审察,才不会跌。

宣剂

[杲说] 外部感受了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外感病邪,将要传入体内,脾实而不受,淫邪在胸中郁积,天分气分(温热病邪由卫入里,邪热亢盛,正邪交争剧烈的病理阶段)室塞不通,而出现呕吐症状,就是“壅”。要用破气之药,如姜、橘、霍香、半夏之类,泻其壅塞。

[经说] 凡是癫痫中风、胸中诸实、咳痰寒结、胸中热郁,上而不下,久则咳嗽、气喘、腹胀,生成了水肿之病的,只有用宣剂才能治愈。

[完素说] 郁积不散就会成壅,如痞满不通之类,必须用宣剂才能将其散去。用药攻其里,宣剂药效上行,泄剂药效下行。涌剂即是瓜蒂、栀子之类。发汗通表也是一样的方法。

[好古说] 经有五郁:木郁(肝胆郁结之证,证见畏寒畏热,头痛颊痛,头晕耳鸣,目赤暴痛,脘腹胀满,吞酸吐食)则透出它,火郁(心火怫郁之证。证见全身不适,少气,咽喉肿痛,口干舌苦,脘腹疼痛,目赤头晕,烦闷懊憹,潮热颧红,咳嗽痰喘,身生痱疮)则散发它,土郁(脾胃之气郁滞之证。证见心腹胞胀,肠鸣泄痢,呕恶痰涎或清水)则削弱它,金郁(肺气郁闷之证。证见癃闭、气喘、胀满、不眠等)则下泄它,水郁(水气郁阻,而见水肿胀满,二便阻隔)则调节制约它,都是宣剂的功效。

[时珍说] 壅即堵塞;宣即驱散、发散。郁塞之病,不升不降,传化失常。所以,气郁有余,则用香附、抚芎之类破开,不足则需补中益气。微有火郁则用山栀、青黛发散,如果严重主要升阳解肌发汗。微有湿郁则用苍术、白芷之类燥解,如果严重则要用风药偏胜。微有痰郁则用南星、橘皮之类化解,如果严重则用瓜蒂、藜芦之类翻涌。微有血郁则以桃仁、红花之类运行,如果严重就要用吐、利之法疏导。微有食郁则用山楂、神曲消除,如果严重就用上涌下利之法减轻。

通剂

[从正说] 通即流通。大小便不通,宜用木通、海金沙、琥珀、大黄之类使其畅通。

[时珍说] 滞即流滞。湿热之邪留于气分(泛指气的范围及其病证),以致关节痛、尿塞,宜用淡味之药如木通、猪苓之类,上助肺气下降,通其小便,以泄气中不滞。湿热之邪留于血分(指病在血者),形成关节肿注、二便不通的,宜用苦寒之药,如防己之类下引,通其前后,以泄血中之滞。

[经说] 味薄者通,故淡味之药称为通剂。

补剂

[之才说] 补益之药如人参、羊肉之类,可去虚弱之证。

[杲说] 人参甘温,能补气虚;羊肉甘热,能补血虚。羊肉补形,人参补气。凡气味与二药相同者,都是补剂。

[从正说] 五脏各有药剂补泻,五味各补其对应的脏腑,虚证有表虚、里虚、上虚、下虚、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。

[经说] 精气血不足的需要补味(味药之中具有填精、补血、养阴作用的药物),形体虚弱的要补气(气药之中具有助阳、补阳、益气功能的药物)。五谷、五菜、五果、五肉,都是补养之物。

[时珍说] 虚则补其根本。生姜之辛补肝,炒盐之咸补心,甘草之甘补脾,五味子之酸补肺,黄檗之苦补肾。又如,茯神补心气,生地黄补心血;人参补脾气,白芍药补脾血;黄芪补肺气,阿胶补肺血;杜仲补肾气,熟地黄补肾血;芎囗补肝气,当归补肝血,它们都是补剂。

泄剂

[之才说] 泄剂可去闭塞之证,葶苈、大黄之类就是泄剂。

[杲说] 葶苈苦寒,气味都很浓烈,不比大黄差,能泄肺、大肠之闭。大黄性喜走而不留守,能泄血闭时肠胃中的渣秽之物。泄气闭能利小便,泄血闭能利大便。凡气味与二药相同的,都是泄剂。

[从正说] 芒硝、大黄、牵年、甘遂、巴豆等都是泄剂。

[时珍说] 去闭证就是去实,即去火。肝火郁积则用芍药之酸来泄,心火郁积则用甘草之甘来泄,脾火郁积则用黄连之苦来泄,肺炎郁积则用石膏辛来泄,肾火郁积则用泽泻之咸来泄。

轻剂

[从正说] 风寒之邪,开始时寓居在皮肤,头痛身热,此时适合用解体表之邪的方法来治疗。痈、疮、疥、痤,都适合用解表之法来治,用发汗的方式来宣泄,用烟熏的方法来去毒的,都是轻剂。熏、洗、蒸、炙、熨、烙、刺、砭、导、引、按、摩,都是表汗之法。

[时珍说] 轻剂可解除塞闭。闭有表闭里闭,上闭下闭。表闭形成的原因是风寒伤身,腠理闭密,阳气郁积,不能外出,表现为发热、恶寒、头痛、脊寒等病,适宜用轻扬之剂来发汗,而表自解。里闭是由于火热郁抑,津液不行,皮肤干闭造成,表现为肌热、烦热、头痛、目肿、昏瞀、疮疡等病,适宜以轻扬之剂清爽肌肉,而火自散。上闭有二情况:一种是外寒内热,上焦气闭,表现为咽喉闭痛,适宜用辛凉之剂扬散,则闭自开;另一种是饮食寒冷抑遏阳气在下,表现为胸膈痞满闭塞,适宜扬其清而抑其浊,则痞自泰。下闭也有两种:一是阳气陷下,表现为里急后重(自觉腹内拘急,疼痛不舒,便意急迫,但肛门重坠,便出不爽),不断想上厕所却又拉不出来的症状,只需升其阳而大便自顺,这就是所谓的下者举之(对气虚下陷一类病证要用补中益气的方药来升提中气);另一种是燥热伤肺,金气郁积,窍闭于上,而下闭膀胱,表现为小便不利,适宜以升麻之类诱吐,上窍通而小便自利,这就是所谓的病在下而取之上。

重剂

[时珍说] 重剂有四种:有惊则气乱,魂气飞扬,犹如失去神明之主持,不能控制自身动作;有怒则气逆,肝火激烈,病狂善怒的,都可以用铁粉、雄黄之类平其肝;有神不守舍,多惊健忘,迷惑不宁的,适宜用朱砂、紫石英之类来镇其心;一受惊吓恐惧则气下,精志失守,如同被人追杀一般的,适合用磁石、沉香之类来安肾。重剂能压浮火而坠痰涎,而诸风掉眩(头摇、肢体震颤、头晕目眩)及惊痫痰喘、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,都是由于浮炎痰涎造成的,所以都适合用重剂来镇。

滑剂

[完素说] 涩则气着,必须昨以滑剂,滑能养窍。

[从正说] 大便燥结,宜用麻仁、郁李之类;小便淋沥,宜用葵子、滑石之类。

[时珍说] 著,即有形之邪留著于经络脏腑之间,表现为尿浊滞、痰涎、胞胎、痈肿之类,皆宜以滑药引去留著之物。大便涩者,用菠菜、牵年之类;小便涩者,用车前、榆皮之类;精窍涩者,用黄檗、葵花之类;胞胎涩者,用黄葵子、王不留行之类;想要用小便将痰涎引出的,则用半夏、茯苓之类;想要用小便将疮毒引出的,则用五叶藤、萱草根之类。以上种种,皆为滑剂。

涩剂

[完素说] 滑则气脱,如滑精、大小便不禁,必须要用涩剂来收敛。

[从正说] 盗汗不止,用麻黄根、防风以涩。滑精不止,用豆蔻、枯矾、木贼、罂粟壳以涩。喘咳上奔,用乌梅、诃子以涩。凡是酸味近似于涩的,就有收敛的功效。

[时珍说] 脱,有气脱、血脱、精脱。脱则散而不收,故用酸涩温平之药,以敛其耗散。汗出亡阳(冷汗出,恶寒,手足厥冷,气息微弱,喜热饮,舌淡,脉微欲绝),精滑不禁,泄痢不止,大便不固,小便自遗,久嗽而导致的津液耗失与消亡,这些都是气脱。下血不已,崩中暴下,各种大出血,这些都是血脱。牡蛎、龙骨、海螵蛸、五倍子、五味子、乌梅、榴皮、诃黎勒、罂粟壳、莲房、棕灰、赤石脂、麻黄根之类,都是涩药。

燥剂

[从正说] 积寒久冷,口吐腥秽,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,此为大寒之病,宜以姜、附、胡椒燥热。若因湿气而病,则以白术、陈皮、木香、苍术之类治疗。这些都是燥剂。

[时珍说] 湿有外感,有内伤。外感之湿,雨露岚雾地气水湿,袭于皮肉筋骨经络之间而导致;内伤之湿,由于水饮酒食及脾弱肾强导致。帮风药可以胜湿,燥药可以除湿,淡药可以渗湿,泄小便可以引湿,利大便可以逐湿,吐痰涎可以袪湿。湿而有热,燥以苦寒之剂;湿而有寒,则燥以辛热之剂。

润剂

[完素说] 津耗为枯。五脏痿弱,血气涸流,必须用湿剂润之。

[时珍说] 湿剂当作润剂。枯者燥也,秋令时,风热愤郁,血液枯涸而为燥病。上燥则渴,下燥则结,筋燥则强,皮燥则揭,肉燥则裂,骨燥则枯,肺燥则痿,肾燥则消。凡是属于麻仁、阿胶、膏润之类的,都是润剂。养血用当归、地黄之类,生津用麦门冬、栝楼根之类,益精则用苁蓉、枸杞之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