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馈

附子

发布/crystal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草部之附子
释名

其母称乌头。

[时珍说] 初种为乌头,指似乌鸦头之意。附乌头而生的为附子,如子附母。如果把乌头比做芋魁,附子就如同芋子,是同一物。

集解

[弘景说] 乌头与附子同根。附子八月采,八角的最好。乌头四月采,春时茎初生有脑头,如乌鸦头,因此叫做乌头。有两歧共蒂、状如牛角的,叫做乌喙。取汁煎出来的叫做射罔。天雄和附子差不多,细而长,可至三四寸。侧子就是附子边角中最大的。都是同根。本经记载,附子出于犍为,天雄出于少室,乌头出于朗陵,分生三处,当各有所宜,今天则没有区别。

[恭说] 天雄、附子、乌头,都以出自蜀道绵州、龙州的最好,都适合八月采造。其他地方虽然也可以采造,但功效弱得多。江南来的,全不适合用。

[大明说] 天雄大而长,少角刺而虚;附子大而短,有角平稳而实。乌喙似天雄,乌头次于附子,侧子小于乌头,连聚生者名为虎掌。

[保升说] 正者为乌头;两歧者为乌喙;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;根旁如芋散生者,为附子;旁连生者为侧子,五物同出而异名。苗高二尺许,叶似石龙芮及艾。

[宗奭说] 五者皆一物,只不过按大小长短来区分命名。

[颂说] 冬至前,先将陆田耕五至七遍,浇灌上猪粪,然后布种,逐月耘耔,到第二年八月后就长成。其苗高三四尺,茎作四棱,叶如艾,其花作穗,为紫碧色,它的果实细小如桑葚状,黑色。本来只是种附子一物,至成熟后会长出四物。长二三寸者为天雄;割削附子旁尖角为侧子,非常小的附子也叫侧子;元种者为乌头;其余大小者,皆为附子,以八角的为上。

[时珍说] 乌头有两种:出于彰明的即附子之母,今人称之为川乌头。春天采的为乌头。冬天采的叫附子。用它煎的汁叫做射罔。

修治

[保升说] 附子、乌头、天雄、侧子、乌喙,采得后,用生熟汤浸半日,勿令灭气,捞出后裹上白灰,换几次直到将其裹干。

[颂说] 先于六月内,造大小面曲。未采前半月,用大麦煮成粥,以曲造醋,熟了以后就将糟去掉。其醋不要太酸,酸就加一些水。将附子根须去掉,于新瓮内淹七日,每天搅一遍,捞出后用疏筛摊,令其生白衣。在慢风天中晒之百十日,以透干为度。如果在太阳很大的天拿去晒,则会将它晒皱,皮不附肉。

[震亨说] 凡乌头、附子、天雄,须用童子小便浸透后煮过,以杀其毒,并助下行之力,入盐少许尤好。或以小便浸二至七日,拣去坏的,用竹刀将每个切作四片,用井水淘净,逐日换水,再浸七日,晒干用。

[时珍说] 每一个,用甘草二钱,盐水、姜汁、童尿各半盏,一同煮熟,出火毒(中药学术语,是将药物放入水中或者露天降低毒性的方法。是一种中药炮制方法)一夜后拿来用。

气味

味辛,性温,有大毒。

主治

风寒咳逆,温中,风湿瘫痪,拘挛膝痛,不能行步,破肿硬、积聚、血瘕,治刀伤。腰脊风寒,脚疼冷弱,心腹冷痛,霍乱转筋(上吐下泻,失水过多,以致两小腹腓肠肌痉击,不能伸直),下痢赤白,壮阳,坚肌骨,堕胎。温暖脾胃,除脾湿肾寒,补下焦阳虚。除脏腑沉寒,手足太阳、阳明、少阳经脉厥逆,湿气过甚、腹痛,胃寒蛔动,治闭经,补虚散壅。腰脊疼痛似折。治三阴伤寒(指伤寒太阴、少阴、厥阴等三阴经证候,多属虚寒证候。太阴为肠胃虚寒证;少阴为心肾虚证;厥阴为寒热胜复,上热下寒证),阴毒寒疝(阴囊硬结、肿痛。由寒邪袭于厥阴经所致),中寒中风,痰厥(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,甚至昏厥的病证)、气厥(因强烈精神刺激使气暴逆于上,而致文件卒然仆倒,不省人事),癫痫,小儿慢惊(嗜睡无神,两手握拳,抽搐无力,时作时止,有时在沉睡中突发痉挛),风湿麻痹,肿满脚气,头风,肾厥头痛,暴泄脱阳,久痢脾泄,寒疟瘴气,久病呕哕,反胃噎膈,痈疽不敛,久漏冷疮(冷气入疮,令血涩不行,其疮则顽,令人不知痛痒,亦经久难愈,名为冷疮)。蘸上葱涕(即葱叶内带黏性的汁液)后塞入耳朵可以治聋。

附方

1. 少阴伤寒(初得二三日,脉微细,但昏昏欲睡,小便白色)。去节麻黄二两,炙甘草二两,炮过、去皮的附子一枚,水七升。先煮麻黄去沫,再加入其余二药,煮汁成三升,分作三次服下。令病人发微汗。

2. 少阴发热(少阴病初得,反发热而脉沉)。去节麻黄二两,炮过、去皮的附子一枚,细味辛二两,水一斗。先煮麻黄去沫,再加入其余二药,煮汁成三升,分作三次服下。令病人发微汗。

3. 少阴下利(下痢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。身不恶寒,反而面赤,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)。将一个去皮大附子切成片、炙甘草二两、干姜三两,加入水三升,煮成一升,分两次温服,脉现即愈。面赤,加葱九根;腹痛,加芍药二两;干呕,加生姜二两;咽痛,加桔梗一两;利止,而脉不出,加人参二两。

4. 阴病恶寒(伤寒已发汗,不解,反恶寒,是体虚的现象)。芍药三两,炙甘草三两,炮过、去皮的附子一枚,加入五升水,煮成一升五合。分次服下。

5. 阴盛格阳(病人躁热不饮水、脉沉、手足厥逆)。将大附子一枚,烧存性,研成粉末,用蜜水调服。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,汗出即愈。

6. 中风痰厥(昏不知人,口眼歪斜)。生川乌头、生附子,都去掉皮脐,各取半两,生南星一两,生木香二钱五分。各药混合后,每取五钱,加生姜十片、水二碗,煎成一碗温服。

7. 风病瘫缓(手足软垂,口眼歪斜,语音蹇涩,步履不正)。用去皮脐川乌头、五灵脂各五两,共研成粉末,加龙脑、麝香,温酒送服。一天服两次。服五至七丸,便觉手能抬动,脚能移步,吃至十丸,可以梳头。

8. 风寒湿痹(麻木不仁,或手足不遂)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,加入生川乌头末四钱,慢熬适当,下姜汁一匙、蜜三大匙,空腹服下。或加薏苡末二钱亦可。

9. 风痫。用去皮生川乌头二钱半、五灵脂半两,共研成粉末,加猪心血和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姜汤送服一丸。

10. 小儿慢惊(抽筋,涎壅厥逆)。用去皮脐生川乌头一两、去尾全蝎十个,分作三次服,每服用水一碗、姜七片煎药饮下。

11. 小儿囟陷。将生的、去皮脐的乌头附子二钱、雄黄八分,共研成粉末。用葱根捣和做成饼贴陷处。

12. 脚气肿痛。将一个生的,去皮脐黑附子研成粉末,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。药干再涂,至肿消为止。

13. 多年头痛。将川乌头、天南星等分,研成粉末,葱汁调涂太阳穴。

14. 耳鸣不止。将烧作灰的乌头、菖蒲等分,研成粉末,裹上棉花塞入耳内。一天换药两次。

15. 牙痛。将附子一两烧灰、与枯矾一分,共研成粉末,用来擦牙。

16. 虚寒腰痛。用去毛、酥炙微黄的鹿茸,炮过、去皮脐的附子各二两,与盐花三分一起,共同研成粉末,加枣肉和成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空腹用温酒送服三十丸。

17. 寒热疟疾。用一枚重五钱的附子,裹在面中用火煨,然后去掉面,加人参、丹砂各一钱,共研成粉末,加炼蜜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服二十丸,未发病前连进三服。如药有效,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,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。

18. 水泄久痢。川乌头二枚,一枚生用,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,一起研为末,和成如绿豆大的丸子。每次用黄连汤送服五丸。

19. 阳虚吐血。将生地黄一斤捣成汁,加少许酒。另以熟附子一两半,去掉皮脐,切成片,放入地黄汁内,在石器中煮成膏,取出附片焙干,同山药三两研成粉末,再以膏调末和成如梧子大的丸子,每次空腹用米汤送服三十丸。

20. 白浊(尿液浑浊不清,色白如泔浆,或初尿不浑,留置稍长,沉淀呈积粉样)。将熟附子研成粉末。每次取二钱,加姜三片、水一碗煮至六成,温服。

21. 月经不调。去皮熟附子、当归等分。每次用不煎服三钱。

22. 痈疽肿毒。将炒过的川乌头、炒过的黄檗各一两,研成末,用唾液调涂患处。留头。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。

23. 疔疮肿痛。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。药干再涂。

24. 疥癣。将川乌头生切,煎水洗癣,非常灵验。

25. 手足冻裂。将附子去掉皮,研成粉末,加水、面调涂,很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