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馈

芫花

发布/crystal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草部之芫花
释名

也称杜芫、赤芫、去水、毒鱼、头痛花、儿草、败华。根名黄大戟、蜀桑。

集解

[别录说] 芫花生于淮源川谷。三月三日采花,阴干。

[保升说] 近道处处有。苗高二三尺,叶似白前及柳叶,根皮黄似桑根。正月、二月花发,紫碧色,叶未生时收采晒干。叶生花落,就不可用了。

[颂说] 宿根旧枝茎紫,长二二尺。根入土深三五寸,似榆根。春生苗叶,小而尖,似杨柳枝叶。二月开紫花,似紫荆而作穗,又似藤花而细。

修治

[弘景说] 用的时候需要微熬。不可近眼。

[时珍说] 放过数年的陈久芫花入药最好。用的时候先用好醋煮十几沸,去掉醋,在水里浸一晚,晒干用,或者用醋炒几次用,但效果要差一些。

气味

味辛,性温,有小毒。

主治

咳逆上气,喉鸣喘,咽肿短气,鬼疟(疟疾发作无常,或恶梦、恐惧者),疝瘕、痈肿。杀虫鱼。消胸中痰水,喜唾,水肿,五水(中医认为水肿病因五脏受水气的影响,会出现不同的证候,分为心水、肝水、脾水、肺水、肾水)在五脏皮肤及腰痛,下寒毒、肉毒。根:疗疥疮。可用来毒鱼。治心腹胀满,去水气、寒痰,涕唾如胶,通利血脉,治恶疮、风湿,一切毒风,四肢挛急,不能行步。疗咳嗽、瘴疟。治胁下痛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张仲景治伤寒太阳证,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发热而咳,或喘或利的,以“小青龙汤”治。若表已解,有时头痛出汗,不恶寒,心下有水气,干呕,痛引两胁,或喘或咳的,以“十枣汤”治。因为小青龙治未发散表邪,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,是《内经》所谓洁净府、去陈莝之法。饮症有五种:内啜水浆,外受湿气,郁蓄而为留饮;流于肺则为支饮,令人喘咳寒热,吐沫背寒;于胁下则为悬饮,令人咳唾,痛引缺盆两胁;流于心下则为伏饮,令人胸满呕吐,寒热眩晕;流于肠胃,则为痰饮,令人腹鸣吐水,胸胁支满,或作泄泻,忽肥忽瘦;流于经络,则为溢饮,令人沉重注痛,或作水气浮肿。芫花、大戟、甘遂之性,逐水泄湿,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。

附方

1. 突发咳嗽。芫花一升,加水三升煮汁一升,再将十四枚枣放入汁中煮干,一天吃五枚,必定痊愈。

2. 咳嗽有痰。一两炒芫花,加水一升,煮开四次,去渣,再加入半斤白糖。每次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。忌食酸咸物。

3. 干呕胁痛(伤寒有时头痛,心下痞满,痛引两胁,干呕短气,汗出而不恶寒)。将熬过的芫花、甘遂、大戟等分,研成粉末。以大枣十枚、水一升半,煮成八合后,去渣纳药。体壮的人服一钱,弱的人半钱,清晨服下。能下泄则病除,否则第二天早晨还要再服药。

4. 水肿。上方加大黄、甘草,五物各一两,大枣十枚,同煮,如上法服。

5. 久疟,腹胁坚痛。炒芫花二两,朱砂五钱,共研成粉末,加蜜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枣汤送服十丸。

6. 水肿胀满。芫花、枳壳等分,先用醋把芫花煮烂,再加枳壳煮烂,一起捣匀做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白汤送服三十丸。

7. 子宫结块,月经不通。将芫花根三两锉细,炒黄,研成粉末。每次用桃仁煎汤调服一钱。泄下恶物即愈。

8. 牙痛难忍,诸药不效。用芫花末擦牙令热。不痛后,用温水漱口。

9. 痈肿初起。用芫花末和胶涂搽。

10. 痔疮。将一把芜根捣烂,慢火煎成膏,将丝线在膏内浸泡过,以线系痔,当有微痛的感觉。等痔疮干落后,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,可以使痔疮断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