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馈

牡荆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木部之牡荆
释名

也称黄荆、小荆、楚。

[弘景说] 既是牡荆,不应有子。小荆应该是牡荆。牡荆子大于蔓荆子,而反呼小荆,恐怕是树形的缘故。

集解

[颂说] 牡荆,今眉州、蜀州及附近州郡都有,俗名黄荆。枝茎坚劲,作树不作蔓。叶如蓖麻,更疏瘦。花红作穗。实细而黄,如麻子大。有人说就是小荆。牡荆体蔓汁实,烟火不入其中,主治心风第一。

[保升说] 蔓荆蔓生,牡荆树生。

[时珍说] 牡荆处处山野多有,山人采它为薪。年久不砍,树长大如碗。木芯方,枝对生,一枝五叶或七叶。叶如榆叶,长而尖,有锯齿。五月间开花成穗,红紫色。子大如胡荽子,有白膜皮裹。

【气味】

味苦,性温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除骨间寒热,通利胃气,止咳逆,下气。得柏实、青葙、术,疗风。炒焦研成粉末,饮服,治心痛及妇人白带。用半升炒熟,入酒一盏,煎一沸,热服,治小肠疝气非常有效。浸酒饮,治耳聋。

【气味】

味苦,性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久痢,霍乱转筋(上吐下泻,失水过多,以致两小腹腓肠肌痉击,不能伸直),尿血,下部疮,主脚气肿满。

【气味】

味甘、味苦,性平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水煮服,治心风、头风,肢体诸风,解肌(解表指用发汗药驱除肌表外邪。解肌是指微似汗,不像解表汗出之自觉明显)、发汗。

【发明】

[时珍说] 牡荆味苦能降,辛温能散;降则化痰,散则祛风,故适合用来治风痰之病。

荆茎

【主治】

灼烂。洗烧伤烫伤,有效。同荆芥、荜拨煎水,漱风牙痛。

荆沥

【修治】

[时珍说] 将新采的荆茎,截尺五长,架于两砖上,中间烧火炙之,两头以器承取,热服,或入药中。又法:截三四寸长,束入瓶中,仍以一瓶合住固,外以糠火煨烧,其汁沥入下瓶中。

【气味】

味甘,性平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饮之,去心闷烦热,头晕目眩,心头欲吐,突然失音,小儿心热惊痫,止消渴,除痰唾,令人不睡。除风热,开经络,导痰涎(浑身胸背胁痛,不可忍也,牵掣钓痛,手足冷痹,痰涎在心膈所致),行血气,解热痢(身热腹痛,烦渴引饮,喜冷畏热,小便热赤,痢下赤色,或如鱼脑,稠黏而秽,舌苔黄腻)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荆沥气平味甘,是化痰祛风的妙药。故孙思邈《千金翼》记载:凡患风人多热,常宜以竹沥、荆沥、姜汁各五合,和匀热服,以愈为度。

附方

【实】

1. 白带过多。用牡荆子炒焦研成粉末,饮服。

2. 小肠疝气。用牡荆子半升,炒熟,加酒一碗,煎开,趁热饮服。甚效。

3. 湿痰(湿邪生于脾,多四肢倦怠,或腹痛、肿胀、泄泻),尿液浑浊不清,色白如泔浆。用牡荆子炒研成粉末,每次用酒送服二钱。

4. 耳聋。用牡荆子泡酒常饮。

【叶】

1. 九窍出血。用荆叶捣汁,酒调服二合。

2. 小便尿血。治方同上。

3. 腰脚风湿。用荆叶煮水,熏蒸病人,以汗出为度。

【荆沥】

1. 中风口噤。服荆沥,每次一升。

2. 头风头痛。日日取荆沥饮服。 

3. 喉痹疮肿。取荆沥细细咽服。或以荆一把,用水煎服。

4. 心虚惊悸,形容枯瘦。用荆沥二升,火上煎成一升六合,分四次服,白天服三次,晚上服一次。

5. 赤白下痢,久不愈。用荆沥饮服,每日五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