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馈

茯苓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木部之茯苓
释名

也称伏灵、伏菟、松腴、不死面。抱根者名伏神。

集解

[别录说] 生长在泰山山谷松树下。二月、八月采摘,阴干备用。

[弘景说] 现在出产于郁州。大的如三四升的器具,皮黑而且有细皱纹,肉坚而且白,形状如鸟兽龟鳖的为好。内虚泛红色的不好。茯苓性防腐及虫蛀,埋地下三十年,颜色及纹理不会改变。

[禹锡说] 《淮南子》 里说,千年的松树,下面有茯苓,上面有菟丝。《典术》里说,松脂埋入地下千年为茯苓,见松树呈红色的就有。《广志》中说,茯神是松汁所形成的,好于茯苓。有的说茯苓贯穿着松树根。

[时珍说] 下有茯苓,则上有灵气如丝的东西,山里人常见到它,现在有的人认为是菟丝,其实不是。茯苓有大如斗的,有坚硬如石的,绝好,轻虚的则不好,大概是年限短不坚硬的缘故。《茯苓赞》说:“皓苓下居,彤丝上荟。中状鸡凫,其容龟蔡。神侔少司,保延幼艾。终志不移,柔红可佩。”观此彤丝,即是菟丝。

修治

[斅说] 用的时候去皮、心,捣细,于水盆中搅浊,将浮起来的滤掉。此是茯苓赤筋,误食了会失明。

气味

味甘,性平,无毒。

主治

治胸胁逆气,忧恐惊邪,心下结痛,寒热、烦满、咳逆,口焦舌干,通利小便。经常服用,安魂养神,使人不饥、延年,止消渴、嗜睡,治腹水、胸水及水肿病症,还有开胸腑,调脏气,治位于肾脏的病邪,长阴益气,保神气的功能。可开胃止呕逆,善安心神。主治慢性肺部疾病及痰多不易咳出,心腹胀满,小儿惊痫,女人热淋(尿频,尿急,尿道灼热涩痛,尿黄)。补五劳七伤,止健忘,暖腰膝并安胎。止烦渴,利小便,除湿益燥,有和中益气的功能,可利腰脐间血,逐水缓脾,生津导气,平火止泄,除虚热,开腠理,泻膀胱,益脾胃。治肾积水。

茯神

【气味】

味甘,性平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主风邪造成的眩晕及虚证。有补劳乏,安魂魄,养精神,止惊悸健忘的功能。治心下急痛肛满,体虚、小肠不利诸证。

附方

1. 心神不定,恍惚健忘。用去皮茯神二两、沉香半两,共研成粉末,加炼蜜做成如小豆大的丸子。每次饭后用人参汤送服三十丸。

2. 虚滑遗精。用白茯苓二两、缩砂仁一两,共研成粉末,加盐二钱,将瘦羊肉切薄片蘸药炙熟吃,用酒送服。

3. 浊遗带下(男子元阳虚损,精气不固,小便下浊,余沥常流,梦寐多惊,频频遗泄。妇人白带)。用去皮白茯苓四两,挖空一处,填入猪苓四钱半,煮开多次,取出晒干,去掉猪苓,研成粉末,化黄蜡调成如弹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空腹唾液送服一丸。以尿清为度,忌米醋。

4. 尿频。将去皮白茯苓、去皮干山药,在白矾水中渍过,焙干,等分研成粉末,每次用米汤送服二钱。

5. 小便淋沥不禁。白茯苓、赤茯苓,等分研成粉末,不揉洗去筋,控干,以酒煮地黄汁搞成膏调为如弹丸大的丸子。每嚼一丸,空腹盐酒送服。

6. 滑痢不止。用白茯苓一两煨木香半两,共研成粉末,每次用紫苏木瓜汤送服二钱。

7. 妊娠水肿,小便不利,恶寒。用去皮赤茯苓、葵子各半两,共研成粉末。每次用水送服二钱。

8. 突然耳聋。取随意量的黄蜡,和茯苓末细嚼。茶汤送服。

9. 痔漏。用去皮的赤、白茯苓、没药各二两,破故纸四两,在石臼中捣成一块,酒浸数日,取出,放入木笼蒸熟,晒干研成粉末,加酒、糊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酒送服二十丸。

10. 水肿尿涩。茯苓皮、椒目,等分煎汤,每日饮服。有效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