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蛇
发布/
小网
数据源/转载
来源/本草纲目
鳞部之水蛇
又叫公蛎蛇。
[时珍说] 生活在水中,到处都有。体大如鳝,黄黑色,有花纹,咬人但毒性不大。陶弘景说的能变成黑鱼的公蛎蛇,就是指它。水中还有一种泥蛇,黑色,穴居成群。咬人有毒,与水蛇不同。
【气味】
味甘,咸,性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
治消渴、烦热、毒痢。
【主治】
烧成灰用油调,敷小儿骨疽(疽之生于筋骨部位的称为骨疽。多因风寒湿阻于筋骨,气血凝滞而成。类于化脓性骨髓炎),脓血不止。
1. 消渴烦热。将活水蛇一条,剥去皮,炙黄为末,蜗年五十个,水浸五日,取涎汁加蛇肉末、天花粉(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)末,一起煎稠,再加麝香一分,和粟饭做成如绿豆大的丸子。每次用姜汤送服十丸。
2. 小儿骨疮(由于口津下流、浸渍日久、患处湿烂、浸淫成疮。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口周围湿疹)。用《海上方》的治法:“小儿骨痛不堪言,出血流脓实可怜。寻取水蛇皮一个,烧灰油抹疮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