栝楼
小网
数据源/转载
来源/本草纲目
也称果臝、瓜蒌、天瓜、黄瓜、地楼、泽姑。根名白药、天花粉、瑞雪。
[时珍说] 臝与蓏同。许慎云:木上曰果,地下曰蓏。此物蔓生附木,因此得名。
[颂说] 所在皆有。三四月生苗,引藤蔓。叶如甜瓜叶而窄,作杈,有细毛。七月开花,似壶卢花,浅黄色。花下结实,大如拳,生时是青色的,至九月熟,便为赤黄色。其形有的正圆,有的锐而长,功用都一样。根名白药,皮黄肉白。
[时珍说] 根直下生,年久的长数尺。秋后掘的结实有粉。实圆长,青时如瓜,黄时如熟柿,山上人家小儿常食。内有扁子,大如丝瓜子,壳褐色,仁绿色,多脂。炒干捣烂,用水熬取油,可用来点灯。
【修治】
[斅说] 功效名别。栝者,圆黄,皮厚蒂小;楼者,形长,赤皮蒂粗。阴人服楼,阳人服栝,去壳皮革膜及油。用根亦取大二三围的,去皮捣烂,以水澄粉用。
【气味】
味苦,性寒,无毒。
[时珍说] 味甘,不苦。
【主治】
胸痹,悦泽人面。润肺燥,降火,治咳嗽,涤痰结,利咽喉,止消渴,利大肠,消痈肿、疮毒。炒用,补虚劳口干,润心肺,治吐血,大肠久积风冷所致便血,赤白痢(下痢黏冻脓血,赤白相杂),手机皱纹。
[震亨说] 栝楼实治胸痹,因为它味甘性润。甘能补肺,润能降气。胸中有痰的人,乃肺受火逼,痰不能降。甘缓润下,则痰自降,所以它是台嗽要药。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,为治消渴之神药。
1. 痰咳(因痰盛而致咳)不止。用栝楼仁一两、文蛤七分,共研成粉末,以浓姜汁调成如弹子大的丸子,噙口中咽汁。
2. 干咳。将熟栝楼捣烂,加蜜等分,再加白矾一钱,共熬成膏,随时口含咽汁。
3. 痰喘气急。栝楼二个、如枣大一块明矾,同烧存生,研细,用熟萝卜蘸食。药尽病除。
4. 肺痿咳血。将五十个栝楼连瓤瓦焙。五十个乌梅肉焙过、去皮尖,炒过的杏仁二十一个,共研成粉末;另将一片猪肺切薄,掺末一小撮入内,炙熟,冷嚼咽下。一天二次。
5. 妇女夜热(痰嗽,月经不高,形瘦)。栝楼仁一两,青黛、香附各一两五钱,共研成粉末,加蜜调匀,口中噙化。
6. 黄疸。将青栝楼焙过,研成粉末。每次取一钱,加水半碗,煎至七成,临睡时服,五更有黄物泻下,即为见效。
7. 小便不通,腹胀。将栝楼焙过,研成粉末。每次用热酒送服二钱。服至病愈为止。
8. 吐血。用泥封栝楼,煅存性,研成粉末。每次用糯米汤送服三钱。一天二次。
9. 便血。栝楼一个烧灰,加半两赤小豆,共研成粉末。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一钱。
10. 咽喉肿痛,不能发声。栝楼皮、炒白僵蚕、炒甘草各二钱半,共研成粉末。每次用姜汤送服三钱半。一天二次。或用棉裹半钱含咽亦可。
11. 背部生疮。将栝楼捣研成粉末,每次用水送服一方寸匕。
12. 风疮(初如干癣,后则脓水淋漓,或结靥成片)疥癣。将一二个生栝楼,打碎、用酒泡一夜,取酒热饮。
13. 消渴。将大栝楼根(天花粉)去皮切细,用水泡五天,每天换水。五天后取出捣碎,过滤,澄粉,晒干。每次用水化服一方寸匕。一天三次。也可以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。
14. 小儿热病。用乳汁调服栝楼根末半钱。
15. 天泡(皮肤起燎浆水泡,小如芡实,大如杏核,皮破流津,缠绵不愈)、湿疮。将天花粉、滑石等分,研成粉末,水调搽涂。
16. 折伤肿痛。将栝楼根捣烂涂患处,用厚布包住,热除痛即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