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地利
发布/
小网
数据源/转载
来源/本草纲目
草部之赤地利
又叫赤薜荔、五毒草、山荞麦。
[恭说] 所在山谷都有。蔓生,叶似萝摩。根皮赤黑,肉黄赤。二月、八月采根后晒干。
[颂说] 现在只有华山有。春夏生苗,作蔓绕草木上,茎是红色的,叶是青色的,像荞麦叶,七月开白花,也像荞麦花。结的果实是青色的。根像菝葜,皮紫赤,肉黄赤,八月采根,晒干收用。
[藏器说] 五毒草生于江东平地。花叶香附很像荞麦。根紧更似狗脊。
[时珍说] 五毒草,即赤地利,现在并为一种。
【修治】
[斅说] 凡是采得后细锉,用蓝叶与根一起放入生绢袋中,蒸一伏时,去蓝叶,晒干用。
【气味】
味苦,性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
赤白冷热诸痢,断血破血,白带带血,生肌肉。治痈疽、恶疮、毒肿,虫蚕蛇犬咬,并醋摩敷之,亦捣茎叶敷之。恐毒入腹,煮汁饮。
[时珍说] 据唐代张文仲《备急方》,治青赤黄白等痢,将赤地利加入鹿茸丸方中用。由此可知它有凉血解毒的功效。
1. 小儿热疮,身面皆有,如火烧。赤地利末,粉铺在患处。
2. 火疮灭瘢。赤地利末,加油调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