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馈

细辛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草部之细辛
释名

也称小辛、少辛。

[颂说] 根细而味辛,因此名之细辛。

timg (84).jpeg

集解

[别录说] 细辛生于华阴山谷,二月、八月采根阴干。

[宗奭说] 细辛叶如葵,赤黑色。如果不是便是杜衡。杜衡叶如马蹄之下,故俗名马蹄香。按沈括《梦溪笔谈》记载:细辛出华山,极细而直,柔韧,深紫色,味极辛,嚼之习习如椒而更甚于椒。襄汉间又有一种细辛,极细而直,色黄白,乃是鬼督邮,亦非细辛也。

[时珍说] 《博物志》说杜衡与细辛容易混淆,看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。沈氏已经说得很详细了。大抵能与细辛弄混的,还不止杜衡,都应该依据根苗色味细辨之。叶似小葵,柔茎细根,直而色紫,味极辛者,是细辛。叶似马蹄,茎微粗,根曲而黄白色,味亦辛者,是杜衡。一茎直上,茎端生叶如伞,根似细辛,微粗直而黄白色,味辛微苦的,是鬼督邮。似鬼督邮而色黑,是及己。叶似小桑,根似细辛,微粗长而黄色,味辛而有臊气的,是徐长卿也。叶似柳而根似细辛,粗长黄白色而味苦的,是白薇。似白薇而白直味甘的,是白前。

【修治】

[斅说] 凡是使用细辛,切去头、子,用瓜水浸一晚,暴干用。须拣去双叶者,不然服了会害人。

【主治】

咳逆上气,头痛,关节拘挛,风湿痹痛、死肌。久服明目利九窍,轻身长年。温中下气,破痰、使体内液体循环通畅,开胸中滞结,除喉痹、鼻不闻香臭,风痫、癫疾,下乳结,汗不出,血不行,安五脏,益肝胆,通精气。添胆气,治嗽,去皮肤湿痒,风眼泪下,除齿痛,闭经,妇人血沥腰痛。含之,去口臭。润肝燥,治腰脊疼痛似折。治口舌生疮,大便燥结,起目中倒睫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气厚的能发热,为阳中之阳。味辛温能散,因此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的,皆宜用。口疮喉痹诸病用之的,取其能浮热、发火郁之义。味辛能泻肺,因此风寒咳嗽上气的,也宜用。味辛能补肝,因此胆气不足,惊痫眼目诸病,宜用。味辛能润燥,因此通少阴及耳窍,便涩的宜用。

附方

1. 中风(突然倒下,不省人事)。用细辛末吹入鼻中。

2. 虚寒呕哕,饮食不下。将去叶细辛半两、丁香二钱半,共研成粉末。每次用柿蒂汤送服一钱。

3. 小儿客忤(面青,惊痛,不能说话;或颈项强硬,出现险象;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)。将细辛、桂心等分,研成粉末,取少许放入小儿口中。

4. 口舌生疮。将细辛、黄连等分,研成粉末,搽患处,漱去涎汁。治小儿口疮,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。

5. 牙齿肿痛,口中溃烂。将细辛煎成浓汁,拿来多次漱口,热含冷吐。

6. 鼻中息肉。将细辛末时时吹入。

7. 耳聋。将细辛末溶在黄蜡中,团成小丸。每次棉裹一丸,塞耳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