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馈

干姜

发布/小网 数据源/转载 来源/本草纲目
菜部之干姜
释名

也称白姜。

集解

[弘景说] 干姜产于临海、章安。荆州有好姜,但并不能制作干姜。制作干姜的方法是:水淹三日,去皮置流水中六日,刮去皮,然后晒干,置瓷缸中酿三日,便可以了。

[颂说] 干姜造法:采姜于长流水中洗过,晒为干姜。以汉、温、池州出产的最好。弘景说的是汉州干姜的制法。

[时珍说] 干姜要用母姜造。现在江西、襄、均都有制造,以白净结实的为好,古人叫做白姜,又为均姜。凡是入药都适合炮制来用。

气味

味辛,性温,无毒。

主治

胸满逆气,温中、止血,出汗,逐风湿痹,肠下痢。生者尤其好。寒冷腹痛,中恶霍乱满,风邪诸毒,皮肤间结气,止唾血(痰中带血或血随唾液流出)。治腰肾中疼冷、冷气,破血祛风,通四肢关节,开五脏六腑,疏导所有络脉,祛风毒(突发皮肤瘙痒,起丘疹或脉浮,赤烂蜕皮,灼热瘙痒,舌红,苔黄,常伴发热畏寒,头痛乏力,心烦口渴,纳呆呕恶)、冷痹(痹证偏于寒邪伤人者。其证脚膝酸疼、行履艰难、四肢麻木、身体剧痛),夜多小便。消痰下气,治抽筋、吐泻,腹脏冷,反胃干呕,淤血扑损,止鼻大量出血,解冷热毒,开胃,消宿食。主心下寒痞,眼睛久红。

发明

[时珍说] 干姜能引血红入血分,气药入气分,又能去恶养新,有阳生阴长之意,因此血虚的人特别适合用;吐血、鼻出血、下血,有阴无阳的人,也适合用。

附方

1. 脾胃虚冷,吃不下饭。将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,取出后焙干,捣研成粉末,加陈米粥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白开水送服三十至五十丸,非常有效。

2. 头晕吐逆。将炮过的干姜二钱半、炒过的甘草一钱二分,加一碗半水,煎至五成服下。有效。

3. 水泻。将炮过的干姜研成粉末,用稀饭送服二钱即可痊愈。

4. 血痢。将干姜烧存性,冷却后研成粉末。每次用米汤送服一钱,很有效。

5. 脾寒疟疾。将干姜、高良姜等分研成粉末,每次取一钱,加水一碗,煎至七成服下。

6. 咳嗽上气。将炮过的干姜和炮过的去了皮、子及有蛀部分的皂荚,紫色、去皮的桂心一起捣烂,筛过,取等分,加炼蜜调成如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次用水送服三丸。咳嗽发时即服,一天三至五次。不能吃葱、面及油腥的食物。此方非常有效。

7. 吐血不止。将干姜研成粉末,与童子尿一起调服。

8. 眼红涩痛。将白姜末调水后贴于足心。

9. 牙痛。将炮过的川姜、川椒等分,研成粉末,敷搽患处。

10. 毒疮初起。将一两干姜炒紫,研成粉末,用醋调敷在痈的四周,留头。

11. 瘰疬(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,累累如患珠,不红不痛,溃后脓水清稀,夹有败絮状物,易成瘘管)不收。将干姜研成粉末,加姜汁调成糊,以黄丹为衣,每日随疮大小放药。等到不再出脓,开始生肉合口时就可以停止用药了。如仍不合,用葱白汁调大黄涂搽在上面,立刻就会痊愈。